一、全球同时的发布会
5月12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
二、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该天体就是黑洞
图1: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EHT合作组织提供)
三、谁拍摄的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gr A*的首张照片,是这个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直接视觉证据。
该照片由分布在地球上的八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等效于地球般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即EHT)所捕获:
1.ALMA(阿卡塔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
2.APEX(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
3.IRAM 30米望远镜、
4.JCMT(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
5.LMT(大型毫米波望远镜)、
6.SMA(亚毫米波阵列)、
7.SMT(亚毫米波望远镜)、
8.SPT(南极望远镜)。
因为黑洞不发光,所以我们看不见黑洞自身,但绕转的发光气体给出了其存在的信号:一个被亮环状结构围绕的暗弱中心区域(称之为阴影)。照片上显现出的(射电)光都是由该黑洞的强大引力弯曲所致,这个黑洞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四百万倍。
根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官方发布,该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
没错,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是EHT合作组织“拍摄”的~
四、如何拍摄的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EHT团队将从Sgr A*的2017年观测数据中提取出的不同照片平均而成(见图2)。”

图2: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是这样做成的
(EHT合作组织提供)
EHT合作团队将从Sgr A*的2017年EHT观测数据中提取的诸多照片组合制作成一张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gr A*的最终照片。
上述数千张不同图像的集合可以根据它们相似的特征分成四个子集。图底部一排显示的是每个子集的平均代表性图像。其中三个子集的图像都呈环状结构,只是环状周围的亮度分布不同。第四个子集包含的图像尽管也能与数据吻合,但看上去不像个环。
五、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是否构成作品?
回到这张照片怎么来的。
“该照片由分布在地球上的八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等效于地球般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即EHT)所捕获。”
这张最终的照片是通过将数千张使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起来生成的,所有这些图像都可准确拟合EHT数据。最终照片保留了在所有不同图像中更常见的特征,并抑制了不常见的特征。
所以,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即使有黑洞的轮廓,但却并非是黑洞真实的样子,甚至完全不同。
所以这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显然不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所指的“摄影作品”,也不是我国《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四条所指的“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的“摄影作品”。
因此,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不构成作品。
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对其享有著作权。
六、没有著作权不等于没有商业价值
即使不需要支付许可费,还是有义务要注明出处,也不可以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去从事违反许可条件的行为。
毕竟,没有著作权不等于没有商业价值。
(现实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然,如果我拍一个燃烧的蜂窝煤
或许可以构成作品
进而享有著作权~
(来源:佛山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