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掘和培育版权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版权自主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助力提升我国在版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届研讨会由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指导,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中华版权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版权》杂志社有限公司、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协办。共有来自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150余位代表参会。
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致辞中表示,版权工作在助力意识形态管理、全面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传播中国好故事、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版权文化的研究工作要完整准确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加强版权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运用版权制度优势为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提升中国版权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版权故事,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以“在中外版权史比较研究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需要我们在版权领域“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全球视野和大历史观开展中外版权史比较研究,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文化成果要求的探索实践。要不断丰富版权文化内涵,以开阔的学术视野推动版权史研究创新;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加快形成版权史自主叙事体系;坚持古为今用,为繁荣信息社会文明百花园贡献版权力量。作为国家版权保护和服务机构,版权中心坚持“学术引领”,将积极宣介人工智能版权问题、中外版权史比较等研究课题的新成果和新观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持续深化版权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彰显版权的价值与力量。
4位专家学者围绕版权文化议题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李明德以“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为题,梳理了两大法系中作品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解读了版权制度与作者权制度间的差异,阐述了中国著作权法律体系背后的逻辑。他表示,洞悉这一内在逻辑及演变,是准确把握并妥善处理当前一系列版权问题的关键,也是对法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要求。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平以“AI训练数据版权合法性之困及解决路径探讨”为题,聚焦高质量数据,提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建有条件的共享数据池。以整合、共享优质数字资源为路径,提升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并确保各参与方获得合理回报,从而支持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与数据治理范式”为题,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统版权保护和内容治理的挑战,提出了“共票机制”原创性理论。他表示,“技术+制度”是有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之道。基于赋能版权保护、激励内容优化、强化内容监管等路径,共票机制可推动数据安全流通,让公众更广泛受益于数字红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身健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的风险与治理”为题,总结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风险和治理现状,认为妥适地寻找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的版权治理时点、治理对象和治理方式,让社会在技术变迁的“无知之幕”前始终能够保持对新生技术的包容式接收与理智性选择,是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治理体系的关注重点。
研讨会围绕“构建中国版权自主知识体系”“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举办两场圆桌论坛。
“构建中国版权自主知识体系”圆桌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海君主持,嘉宾有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焕萍,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
论坛嘉宾表示,构建中国版权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程,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秉持全球视野,持续深耕版权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抓住版权文化培育弘扬、版权队伍培养建设、版权意识宣传提升等重点环节,推进制度创新、技术治理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版权屹立于世界舞台。
“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陶乾主持,嘉宾有中科院计算所数字内容合成与伪造检测实验室主任曹娟,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秀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刘银良,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琦。
论坛嘉宾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应以确权为先,破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制度之困或可在法律层面为其单独创设体系。要以人工智能新技术助力版权服务工作,打通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版权全链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与版权创新链“双链融合”共同发展。
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2023年度优秀课题。版权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有立宣布名单,经专家评审,“人工智能创作时代版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的版权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作品独创性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治理研究”“版权过滤机制的本土规制体系研究”等5项课题获得优秀课题。版权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向优秀课题代表颁发证书。
(来源:中国版权服务)